(资料图片)
4月中旬,正是传统渔业春汛时节,然而记者走进启东市吕四港镇海渔村,1.5平方公里村域内,竟少见象征渔业繁忙景象的渔船、鱼货。
这里曾拥有“江苏渔业第一村”美誉,如果没有眼前的大海、岸堤、闸口,面对绿树掩映下鳞次栉比的漂亮渔家楼宇,甚至可能以为走进了一个人口密集、环境清新的城市小区。
海渔村虽拥有6600人口,但目前出海专业渔民只仅剩500多人。30年间,这个一度风光无限的渔业强村,在经受减船转产、渔民失业等阵痛,又历经创业创造、图强奋进等历程后,现今重又东山再起。其中最亮眼的是,全村1100多户“渔二代”,在创业创造中事业有成,促成家乡脱胎换骨般繁荣兴旺。
“村里现只剩50艘渔船,平时靠泊吕四渔港。”村党总支书记肖华介绍,环绕村庄分布着32家由本村成功人士近20年来创办的大小企业。关着门的楼宇主人,则大多分布于全国各地经商创业,至于在乡渔户,基本都在家门口就业。
肖华提供的数据显示,2022年,全村工、贸、渔、副总产值8.8亿元;1100余户在外创业“渔二代”商海淘金总额3.5亿元;在乡1300余人靠着捕捞、务工及开设门店,年收入6500多万元。
上世纪九十年代,许多老渔民面对国家伏季休渔、减船转产政策,曾两眼抹黑、手足无措。对当时的状况,曾担任过村第一书记的镇党委委员周黎晖还记忆犹新。“如今,当年‘逼上梁山’走出去的‘渔二代’们敢作敢为,创业有成,部分成功人士还回乡投资繁荣家乡,以前的小渔村甚至胜过了当年辉煌的文明富裕村。”周黎晖说,这些年,海渔村先是获评江苏省“民主法治示范村”,后是跻身南通市“五星级村(社区)党组织”行列。
指着村庄四周密集气派的厂房,肖华如数家珍般报出一长串由创业归来“渔二代”兴办的一家家企业。其中既有4家五金机电、3家水产冷藏、5家紫菜深加工、1家海水养殖等1000万元以上规模项目,也有19家小微公司。上述企业,除吸纳本村800多人就业,还依托村里在外商户,将大量五金机电、水产制品等产品持续外销,形成强大产业链,实现工、贸、渔、副四大支柱产业持续繁荣壮大。
由一“渔”独大,到“四业”并进,海渔村因“渔二代”搏击商海而锦上添花。近年来,村党总支因势利导放大全民创业效应,借此促成经济繁荣、百姓增收、环境美好。为造福乡亲,成功人士争相出资,5年捐资超40万元;守护平安,人人争当主人翁,实现矛盾调处不出村;美化村庄,上下齐心改善环境,多项业绩领先;壮大集体,众人拾柴火焰高,村账积累超700万元。
来源:交汇点
X 关闭
Copyright 2015-2022 华南品牌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25786号-52 联系邮箱:29 59 11 57 8@qq.com